第115集 潜艇战参谋部-《大明1937》
第(2/3)页
现在,向小强打算重建大明海军对于潜艇的信心。就像他培养他们对航母的信心一样。
向小强对熊鼎铭尽力地摆明了所有道理:
第一,潜艇造价低廉,工期较短,短期内大量生产是可行的。
第二,正因为潜艇造价低,工期短,所以潜艇固有的缺陷——航速慢、视野窄,完全可以用数量来弥补。甚至如果在潜艇上投入更多研发力量的话,潜艇技术也会发展,航速不会永远低下去。
第三,潜艇能做到水面舰艇部队做不到的事情,即方便地突破封锁,深入大洋。注意,这可是说“方便地”突破封锁。当然明军水面舰艇部队也能突破封锁。但是代价太大,首先只能选择琉球岛链最南端的台湾附近,然后再向北绕一大圈。其次每次通过,都需要做好空战和海战的准备。就像这次天枢号分舰队突入大洋一样。而潜艇可以任意选择岛链的任何一处,轻松穿过。从岛链的北边进入大洋,还能更加节省时间,缩短航程。
第四,今后的海战和陆战一样,制空权是关键。随着天枢号分舰队这次辉煌出航,“没有制空权就没有制海权”,很快就会成为各国的共识。就算这次还没明白过来,那么接下来再来几场海空战,最迟钝的人也会明白这个道理。所以要想封锁日本,就要掌握西太平洋的制海权。而谁能掌握西太平洋的制海权,取决于谁能掌握西太平洋的制空权。
第五,从地理上看,日本列岛比大明更深入太平洋。飞机从日本起飞,航程更短。航母从日本直接进太平洋,也更方便。而反过来,大明的飞机直航进太平洋,航程肯定不够,必须用航空母舰,而明军的航母每次进出太平洋,都需要大费周折,完全不能跟日本比。将来出现的情况很可能是:明军千辛万苦派过去的几艘航母,要迎战从日本本土直接起飞的大群陆基飞机。吃亏到什么程度,可想而知。也就是说,在西太平洋上争制空权很难争过日本。这不是大明的飞机不够多,也不是不是飞行员不行,而是两国的地理位置决定的。
第六,既然在西太平洋上争制空权很难争过日本,那么就很有必要采用基本不需要制空权的作战方式——潜艇战。
……
这些道理,向小强一二三四地摆在桌面上,而且彼此都能说的通。熊鼎铭尽管受老观念所制,但是面对如此理性的分析,他也不得不认真对待了。
“向大人,”熊鼎铭一边低头思考,一边慢慢说道,“我知道,你的两位夫人都是潜艇军官出身,所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