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集 婚礼(下)-《大明1937》


    第(2/3)页

    市长各交给向小强和秋湫、秀秀一只小盒子。打开后,向小强的盒子里装着两枚戒指,秋湫秀秀的盒子里各一枚。在镁光灯的不停闪动下,向小强拿起两枚戒指,分别为秋湫和秀秀戴上。然后她们又各自拿出戒指为向小强戴上。……一手一只。

    向小强看着自己左右手上的两枚戒指,心中很是感慨:左手右手,这真是有些象征意义啊。

    要是后世的相机,记者们此刻肯定会都把镜头对准他们的戒指,焦距拉的长长的,拍个仔细。但是现在的相机、这个距离,能把人脸拍清楚就不错了。记者们干脆都伸着脖子,用肉眼使劲儿的看,然后按照自己的描述往本子上记。

    向小强本来给秋湫买的婚戒是“琉球之星”的,但那个时候他们都还不知道秀秀的身世。如今向小强和秋湫都觉得,这枚戒指让秀秀戴更合适。秀秀虽然大致知道自己的身世,但并没见过琉球王室的徽号,她根本不知道自己母亲给自己的那个银胸针,上面的图案就是琉球王室的“尚巴纹”。

    那个胸针就是尚小君救下秀秀后,秀秀生母作为谢礼相赠的几件首饰之一。另几件首饰,都被尚小君在落魄苏州的时候卖掉了,只有这枚胸针,虽不值钱,但上面却有琉球王室徽号。尚小君便毫不犹豫地将它保留下来,作为秀秀今后身世的证明。

    如今向小强已经和秋湫商量过了,就把这枚“琉球之星”给秀秀。秋湫虽然有点舍不得,但向小强又给她在卡地亚订了个更好的。款式大小差不多,不过上面不是“尚巴纹”,而是红宝石雕成的玫瑰,取名为“秋水玫瑰”。秋湫的“湫”字,乃是雁荡山的一处瀑布,为水名。故取名为“秋水玫瑰”。

    向小强为了公平,出了和琉球之星一样的价格55000明洋定做,而这枚“秋水玫瑰”没有王室背景,就实惠了多,用了整块红宝石雕琢成玫瑰,料、工都胜于琉球之星。这枚“秋水玫瑰”热情妩媚,深红似火,比那枚蓝宝石拼接的“琉球之星”上眼得多,还更符合秋湫的性格。秋湫立刻又喜欢上了这枚“秋水玫瑰”,很爽快地把“琉球之星”让给了秀秀。

    此刻,向小强照旧把“琉球之星”戴在秋湫手上,而把“秋水玫瑰”戴在秀秀手上。然后是大明公证婚礼独有的环节,两位妻子互换丈夫给的戒指。秋湫把“琉球之星”给秀秀戴上,秀秀也把“秋水玫瑰”给秋湫戴上。这个含义是表示,两位夫人交换了夫君送的东西,今后的关系就是相亲友爱、相互信任、不分彼此了。

    秋湫和秀秀相互戴戒指的过程,被周围的记者狂拍,闪光此起彼伏,白烟团团升起,纵是大厅宽大,空气中也隐约有了一种镁粉燃烧的气味。

    交换完毕,秋湫和秀秀亲密地相互揽着,各举起手背向大家展示。然后,向小强揽着两位夫人,在她们的唇上各轻轻一吻。大厅里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和叫好声。

    接着,厅内送亲迎亲的双方捧上各种糖果蜜饯,由向小强夫妇亲手分发给市长、还有在场的亲友记者。

    然后,在众人的夹道欢送中,向小强挽着秋湫秀秀,“沐浴着”纷纷撒下的彩纸屑,步出了市政厅。

    自此,婚礼的公证部分全部结束。新人和亲友登上婚车,开回向小强官邸,开婚宴,进行汉式婚礼。

    ……

    临近中午,向小强官邸内外停满了高档轿车。还不断有锃明瓦亮的老爷车开进来,卫兵打着手势,引导着司机往里开。

    向小强本来自己买的宅子很小,招待不开几十人,想在酒楼办婚宴的。但现在朱佑榕送了他这么一座大宅子,光主楼就两座,别说几十人,一二百人也能招待的开。于是,临时把酒楼那边退掉,在官邸里摆婚宴。一来这个时候,婚嫁主要都是在家里摆酒,二来官邸是自己私人空间,在这里可以不必理会那些讨厌的记者,还有人家送的什么礼、吃的什么菜、喝的什么酒,不会第二天就上小报。

    现在大家都知道了这座大宅子是陛下赐的,那除了羡慕也就没什么话了。要是向小强自己买的,那这会儿都察院就要来查他了。虽然南京房产价很低,但这么一所十九世纪建造的、建筑精美的大宅子,也至少值百万明洋,向小强这种级别官员光凭着薪水,是无论如何买不起的。当然实际上向小强买得起,但那少不了财务被查个底儿朝天。

    现在不少宾客都没有进入餐厅,而是四散在宅院各处,或说笑,或参观这座御赐的宅子。客人们最感兴趣的,莫过于庭院内的几座小碉堡了。很多人都是军官,这三个小钢堡虽然刷了白漆,还栽了鲜花,但还是没瞒过很多专业眼睛。每座小钢堡旁都蹲了几个军官,他们敲着,摸着,谈论着,分析着位置的优劣、射口的射界、装甲的厚薄,就像一群后世的军迷一样。

    还有更多的宾客都在门口水泥碉堡前驻足,很有兴趣地玩味着上面的八个铸铁大字。因为宅子是前任长江防线司令的,有些宾客见过这几个字,但有更多人没见过。一名人民卫队军官专门被安排在那里,为宾客们讲解这八个字的来历。众人听了,都啧啧感叹。然后又都不约而同地叹道,这是陛下对向大人的勉励,在暗示向大人一定要精忠报国。

    ……

    传统的中式婚礼开始了。向小强换下了军装,生平穿上了宽袍大袖的汉服。穿惯了以收身、可体为特点的西式服装,如今换上了自己民族的服装,身体上、精神上都有种说不出的舒服。

    西式服装最讲究裁剪拼接,需要精确严格的量身,才能制作,它的价值主要都在精良的做工上。就是档次较低、批量生产的服装,也是分号分码的,差一个号,或者这个号稍大些稍小些,穿在身上都非常的不舒服。但是汉式服装不同了,不分号,也基本不需精确量身,都是很宽松的,垂感非常好。

    向小强觉得整个身体都自由了,很自在地做着抬臂、弯腰、下蹲等大动作。当然平时穿西服的时候这些动作也能做,但和这比起来,那简直就是戴着镣铐跳舞。

    他是知道朱佑榕那妮子在宫里为什么总爱穿汉式睡袍了。敢情那并不是臭美,也不是标榜自己有品位,而是真舒服啊!向小强打定主意,回头也要弄一身类似的汉服睡袍,在家穿。

    他摸着刺绣精美的大红锦缎,感觉手感好极了。和西服不同,汉服的主要价值都在衣料上。中国的丝绸、刺绣等纺织品历来就是世界衣料之冠,几千年来一直是世界各国王室贵族争相追求的奢侈品。

    让向小强欣慰的是,如今的中国,尤其是大明,并没有经过近现代的几场物质、文化浩劫,灿烂的华夏文明基本都保留下来了,国运也没有明显式微,仍在世界强国之林有一席之地。这就更使中国的各种文化在世界上更受欢迎,一如几百年前。所以在现在,一匹衣料价值超过同重黄金,是很常见的事。

    向小强早已吩咐此次婚礼不得铺张,但他这个外行也明显觉出身上的衣料非同寻常,和后世婚纱影楼拍**的汉服料子,明显不能比。看了这个再看那个,那个简直就不能看了。

    他把蜗牛叫过来,问身上这身衣料多少钱。蜗牛说这是“惠云祥”的料子,具体多少钱要查查,反正是几百明洋的样子。向小强一听就要翻脸,蜗牛连忙苦着脸说,“惠云祥”只算中档品牌,这种料子人家就明搁在外面的柜台上,连精品都不算。大人身为司令,穿这种料子,已经算比较掉价了。再便宜的话,那还真不如穿西装了。几百明洋的西装好歹还算高档的。

    向小强无语了。相当于后世几万块的一身衣服,在如今的大明只算“中档品牌”。不过蜗牛最后一句话也很让他快意:几百明洋的衣服,在西服算是高档了,但在汉服只能算中档。这说明什么?这不仅仅是成本的问题,成本因素并没那么大,更多的是文化认同的因素。

    这个时空,华夏民族的基本自尊心并没丢,国人对本民族的东西认同感超过舶来品。重大的场合,国人认为必须穿上华夏民族的服装,才不掉价。宴宾时,主人如果穿的是汉服,客人就会认为得到了更大的尊重。总的来说,人们认为汉冠威仪比西装革履要高一等。

    向小强感叹:鲁迅笔下“中国人的自信力”,其实就是这种东西。国人的自信力有时并不体现在喊口号上,而正是这些看似细微的地方。

    ……

    打扮完毕,学着司仪示范的仪态走了几步,做了几个动作,感觉很是那么回事。

    向小强整整大袖,像模像样地咳嗽一声,迈着方步走出去,来到外面的餐厅。

    今天的婚宴设在那座大理石建筑的餐厅内。因为这座建筑是当夏宅用的,空间建的都比较宽大,在这里摆酒宴正合适。虽然大理石建筑很阴凉,但壁炉烧得很旺,也是暖融融的。宴开两场,中午一场,晚上一场,每场四桌。

    大餐厅里,客人们都坐在周围的沙发上抽烟、喝茶、聊天。

    向小强一出现,在场的宾客们都纷纷站起来,拱手向向小强道贺。向小强也笑容可掬,向四面宾客行了一圈大揖,站到前面讲了几句话,感谢大家今天大驾光临之类的。他一边说,一边看着,发现基本上发请帖的人都到了。他突然发现了郑恭寅,旁边还有他的儿子郑玉瑭!他们居然还真来了!

    郑恭寅还是一派闲散侯爷、大皇亲国戚的排头,懒懒地倒在沙发里,手里托着茶盏,慢慢喝着,听着向小强讲话。旁边郑玉瑭冷冷地盯着向小强。尽管大餐厅里六十来个人比较挤了,但这父子左右的沙发都没有人坐,大家好像明显躲着他们的样子。

    司仪宣布吉时已到,开始拜堂。这时候电唱机里鼓乐齐鸣。因为向小强简朴办婚礼的方针,加上餐厅里实在挤不下乐队,便用电唱机代替了。

    秋湫和秀秀被喜娘搀着,缓缓步进来了。登时当场一片惊艳,只听到轻轻的啧啧赞叹声,向小强也被看呆了。

    秋湫和秀秀并不像后世那样蒙红盖头,而是戴着精美的凤冠,穿着华丽的大红霞帔,都含羞低头,和早上的婚纱相比,又是另一番迷人姿色。

    按照大明的传统规矩,一、二品命妇的霞帔为蹙金绣云霞翟纹;三、四品为金绣云霞孔雀纹;五品绣云霞鸳鸯纹;六、七品绣云霞练鹊纹;八、九品绣缠校花纹。当然,立宪之后这些礼制就不强制遵守了,但还是约定俗成的。目前在军官来说,元帅、上将相当于一品,中将、少将相当于二品。向小强是中将,相当于二品,因此秋湫和秀秀理所当然地披上了最高等级的、蹙金绣云霞翟纹霞帔。

    在司仪的高唱中,向小强和秋湫秀秀站成并排,先是一拜天地。然后三人转过身来,二拜高堂。最尊贵位子上的秋老虎和尚小君,此刻都乐得合不拢嘴,尚小君一边笑,眼中一边闪出了泪光。正好向小强的“高堂”不在场,两位夫人的“高堂”便双双坐在上座,其实都是娘家人,但也显得很是那么回事。

    最后夫妻对拜,向小强站到一边,秋湫秀秀并排站另一边,先后向对方长揖对拜。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