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县太爷约莫六十来岁,坐在公堂之上,身上只穿了一身常服,戴了顶员外帽,正在那里摇头晃脑的听着小曲儿。 县太爷虽头发花白年龄不小,不过精神头倒还不错。 县太爷见到唐义进来后,只是摆了摆手示意他坐下,似乎一点都没听说过唐义昨日的凶威。 不,不像是没听过,倒更像是不在意!这位县太爷定然是有什么依仗,唐义稳稳坐在一旁后,眯着眼四下打量了一番。 能让县太爷如此放心,显然县衙之中隐藏了高手,且应该是道境强者。若是普通强者的话,县太爷绝不会如此悠闲,那名保镖也不会不出现在身旁。 只是唐义不过极武境而已,就算县衙某处真藏有道境强者,他也不可能将人找出来。 一曲终了,唐义仍在四下打量,县太爷忽然道:“小友姓唐?唐小友觉得本官这日子可还悠闲?” 唐义听到县太爷第一个问题后点了点头,可听到第二个问题是只翻了个白眼,连点头都欠奉。听说过县太爷多少天不开衙,在后衙听曲儿的,头一回见到县太爷不穿官服在前衙听曲儿的。 县太爷也不管唐义如何反应,只叹了口气,道:“唉,以后可就没这等悠闲日子喽!” 县太爷一开口之后,便如同一个邻家大爷一般,滔滔不绝的讲述了起来。 这县太爷乃是三十年前来到禹城的,当初刚来之时满腔热血,誓要将禹城治理的井井有条。事实上这位县太爷当初也的确是如此做的,只不过一年之后他便放弃了。 倒不是他压不住四大帮派,事实上三十年前四大帮派曾被他压得服服帖帖的,任谁都不敢稍越雷池半步。县太爷之所以热血耗尽,不过是因为半年后的那一次禹城易主罢了。 他经历的第一次禹城易主,发生在他刚来到禹城不到半个月的时候,不过赵国并未对他治理禹城提出任何意见,也不曾指手画脚。只是半年后禹城被新唐打下来后,一切都发生了变化。 新唐国君对虞城百姓的生死根本毫不在意,在他们看来,无论是赵国还是郑国都是叛徒,而禹城百姓也是附逆者之一。 因而新唐占领禹城之后,大肆修改禹城律法,但凡赵国、郑国支持的,他们便反对,但凡赵国、郑国反对的,他们便支持。 哪怕放过恶人杀死好人也在所不惜。 又过了半年,郑国再一次占领了禹城。县太爷原以为这下禹城又能进入一个安稳期了,只是没想到郑国因为之前在禹城山脉北端吃了一场大败,竟也玩儿起了新唐的把戏。 从那时候开始,县太爷彻底心灰意冷了,他不在管什么律法,也不管什么百姓疾苦,有人告状他就审案,至于如何判决,全看他的心情。也就是说,禹城彻底进入了无法时代,他便是禹城的法。 他说对就是对,他说错就是错。同样是偷窃,这一次或许只是杖十,下一次可能就是斩首。 他连三国律法都不管了,自然不会再穿三国官袍。因而从那时候开始,禹城百姓的头顶少了一片青天,多了一个土皇帝。 老百姓们经历过数次兴冲冲而来,失魂落魄而去后,对县衙便失去了信任。人们开始屈服于四大帮派之下,有了事情宁愿去找四大帮派也不来县衙告状。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