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府邸外并无一家像样的酒楼,毕竟附近这一条街上,仅有这一家富贵门庭罢了,其余多是些小门小院。靠着一个府养活一家像样的大酒楼,虽说并非不可能,不过盈利太小。 唐义坐在离府门不远处的一座面饼摊位前,点了一碗面汤之后,趁着店小二送面汤的机会,打听起对面的‘楚府’来。 “楚府?”店小二有些发蒙的上下打量了唐义两眼。 唐义不是个讲究穿的人,因而他身上的衣衫不过是在范城时买下的粗布衣衫罢了,且款式样式与郡城流行的衣裳大有不同。 店小二扫了两眼发觉唐义是个外乡侠客后,向身后的掌柜瞟了一眼,发觉掌柜的没有看来时,这才和唐义絮絮叨叨的说了起来。 原来对面并非是‘楚府’,而是‘陈府’。这‘陈府’可不是别家‘陈府’,正是那位以流舆发家的陈正峰陈老爷的府邸。此时门前正在进进出出的,乃是交班换班的车把式。 “那些大侠们都爱说‘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铺路无尸骸’,可要我说啊,那是大门没眼光。”店小二说完后,这才想起唐义也是一身侠客打扮,急忙补救道:“小的可不是说您。” 见唐义毫不在意的示意他继续说时,店小二才继续道:“这位陈老爷可不就是远近闻名的大善人么?不说咱们宁中区的百姓,整个东宁郡,哪个县没受过陈老爷的恩惠?” “修桥铺路、施粥赠药那是家常便饭,就算谁有个难处,只要去陈老爷府上说一声,立刻便能拿到纹银百两。”店小二啧啧的叹着气,称赞着陈老爷。 店小二一打开话匣子,周围的食客们也忍不住夸赞了起来。 这些食客大多都是车把式和附近的百姓。 一个粗布麻衫的百姓道:“前几年闹蝗灾,要不是陈老爷可怜咱们这些农夫,整个宁忠县不知要死多少人呢。反正俺们家就拿到了陈老爷赠送的一石粮食和十两纹银。” 另一个落魄书生道:“去年我来郡城赶考,丢了盘缠,还是陈老爷赠了纹银百两。” “唉,只可惜科场失意,未能中的举人,还不上陈老爷的百两纹银了。本以为陈老爷会怪罪,你猜怎么着?我去府上致歉的时候,谁知陈老爷非但没有丝毫怪罪之意,反倒又给了我五十两纹银,宽慰我回乡静心修学,来年再考。” 众人听到书生这话,皆露出一丝不屑的眼神,道:“这不是很平常么?似你这般落魄书生,陈老爷救济的没有八百,也有一千了。” 唐义听到这话,险些将一口面汤喷出来。他还是头一回听说没有八百也有一千,可偏偏无论是那书生也好,其他的食客也罢,竟无一人觉得不妥。 就在此时,唐义身边忽然响起一道声音来。 “说不定那姓楚……哦,说不定那陈老爷不过是刁买人心。明面上善人一个,背地里还不知做着什么龌龊勾当!” 众人听到这话,登时恶狠狠的瞪向了唐义。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