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四章 天授其时-《苟出一个盛唐》
            
            
            
                
    第(2/3)页
    丝绸之路的畅通,带来大量黄金,也令西北与关中迎来大发展。
    李晔从来没有什么重农抑商的想法,还几次下令鼓励百姓经营小业,还让韩全晦盯紧世家大族,他们才是商业的最大获利者,大唐境内的豪商,背后都若有若无有他们的影子,不准百姓经商,就是间接的让他们垄断商业,一个个赚的盆满钵满。
    李晔的商税一下来,果然朝廷大佬们纷纷反对。
    这些人只想白嫖,一点责任都不想担负。
    也不想想他们能把江南的茶丝瓷卖入西域,是谁流的血?是谁建立的秩序?是谁保护他们的车队进入龟兹?
    如果底层百姓不能享受到国家振兴的成果,他们凭什么提着刀子为大唐卖命?
    要知道,唐军都是从百姓中出来的。
    商税只针对大宗商品,普通百姓则毫不相干。
    李晔手握大刀,态度坚决,赵崇凝做出了表率,游说世家大族,才让他们接受了现实。
    农业是根本,商业是血脉。
    死气沉沉的民间,也不利于国家发展。
    这些年的累积,大唐与百姓都有了些家底。
    民间商贾自动将南方粮食卖入北地,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大唐的运输压力。
    时至今日,攻打契丹可能还没准备好,但攻打百济绝对够了。
    甄萱放在国内藩镇完全上不了台面。
    历史上半岛三国乱战,还是钱镠调解的。
    天心阁中,张承业、李巨川、赵崇凝、周云翼、朱瑾、李禔在列。
    李晔扫视众人道:“欲图辽东,需先图半岛,欲图半岛,需先拿下百济,复我熊津都护府故土!”
    “三国大乱,正是我军出击之时。”李巨川道。
    赵崇凝蹙眉道:“不知陛下粮草辎重准备齐全否?战船足备?当发多少兵力?”
    国家刚刚恢复一些元气,现在又要远征,作为文人的赵崇凝自然不喜。
    “区区百济,几百里土地,耗费不了多少国力。”朱瑾道。
    李晔笑而不语。
    张承业道:“陛下所图非是百济一地,而是三国!”
    半岛形势跟唐末如出一辙,豪强纷纷自立,没有统一君主,此时正是攻打的最佳时期。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