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流浪地球》徐横舟可没那么多自己的想法,他就打算当个导演,尽可能还原原着,把主题突出了,然后着重练习一下自己在剧组调控拍摄大场面的能力。 好为自己接下来再下一部要拍摄的电影做准备。 加上徐横舟,《哪吒》这部电影的七位主要配音演员里,就有三位写了人物小传了! 于是剧组配音演员之间出现了人传人现象。 虽然只是给角色配音,但是另外四位配音演员也开始格外重视起了这次的配音工作。 虽然说不是每一个演员都有时间和精力,可能也没有这个习惯去做人物小传,但都用自己熟悉且惯用的方式开始如同正常参演真人电影一样,加深对剧情和人物的了解! 大家都在很认真地对待配音这件事,整个剧组瞬间凝聚力就起来了。 徐横舟果断利用大家这股子劲儿,选择了边写剧本,边制作电影,边配音的形式。 完全颠覆以往动画电影的制作程序,但是却乱中有序,完全不耽误时间,也不误事。 最主要的是因为徐横舟脑海中对这部电影已经有了全盘的布局,所以才敢这么大胆地将全盘布局拆分成多个模块,分开进行制作后,再整合在一起,也依然完美嵌合。 正好因为动画电影的性质,本身配音演员就不会空出一整段时间进组配音,这样碎片化的安排也能够很好地将各位配音演员的时间整合在一起! 这样的安排下,《哪吒》这部电影的制作进度比之前徐横舟所设想的快得多。 但好歹徐横舟是有过类似的设想的,想要将这部动画电影尽快地制作完成,所以尽管他也惊讶于这部电影的速度最多的比自己所预想的快,但是也能够接受。 可是对于剧组的其他人来说,这个制作速度就绝对是太快了一点,快到他们根本就没有反应过来,跟着徐横舟的速度往前冲,冲着冲着就发现这部电影的制作居然莫名其妙的就快要到接近尾声了。 尤其是饺子。 他这段时间因为有了配音演员的配合,所以灵感可谓是源源不断的产生,而且经常是处于一种和配音演员,产生思想上的碰撞,共同讨论,共同进步的状态。 每一天,他对角色的理解都有新的感悟,都比前一天要更加深入许多,以至于每一天他都会对台词和剧情进行相应的调整,而配音演员,只要有时间,也都非常配合着,把新的剧情,新的台词配出来。 饺子得到了非常及时的反馈之后,于是便有了更多的灵感,能够非常快速地完善新剧情的相关细节。 而因为饺子这边的精益求精,所以也让配音演员们在感到压力的同时,也对这部电影产生了更多的工作上面的使命感。 说实话,只是配音而不是出演角色,大家多少都有些懈怠的,在镜头之下,大家都随意轻松的很。 但是当看到饺子这个态度之后,尤其是当发现自己一个配音上的失误,可能就会导致饺子对当下剧情的把握发生偏离甚至直接修改剧情的时候,他们更加意识到自己不但是一个配音者。 甚至也参与了这部电影中的创作。 而且这种参与感其实比他们拍摄真人电影的时候体验到的参与感还要更多。 这种参与感让他们不知不觉地更加认真投入了起来。 做事就是这样,你越发投入的时候就越是不能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以至于当你真正专注的时候,总会有一种感觉,自己能够专注的时间实在是太少了。 《哪吒》剧组所有的人都有这种感觉,总觉得自己认真工作的时候还是太爽了,还不足以做到自己最完美的状态,所以总想着要更努力一些。 可是,当他们感觉自己还没有发挥出自己全部的实力的时候,还没有把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做到尽善尽美的时候。 《哪吒》这部电影居然就这么突然地完成了基本的制作。 起码就类似于真人电影那样,演员出演的部分已经全部拍摄完成了,剩下的不过是后期制作了。 配乐、剪辑、各种可能所需要的空镜的制作,甚至是整个角色和大环境上面的细调,以及最后最最重要的预告片的制作。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