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所以,如何让观众在这部电影上映的时候,都不进入电影院看这部电影,却能够在这部电影下映的时候,在视频平台上点开这部电影来,这是这位管理人员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虽然徐横舟觉得这部电影本身的质量就很好,但是酒香也怕巷子深,每年出了那么多能够在国外拿奖的文艺片,也没见哪部片子能够在国内被大众所熟知。 事实上,那些大众所熟知的得奖的片子,大部分都是原本在国内就有一定名气,要么就是名导拍摄的,要么就是票房不错。 然后它在国外拿了奖,才又加深了大众对这部电影的印象,从而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些电影。 而事实上,更多的得奖片一直都是处于一个默默无闻的状态。 徐横舟印象中《万箭穿心》就是这样一部电影。 虽然得奖了,但是好像是无效得奖,完全没有在国内激起半点水花。 可作为一个看过这部电影的人,徐横舟当时是真的被这部电影深深的震撼到了。 这种震撼倒不是说什么特别大的情绪波动,而是有一种澹澹的却萦绕心间挥之不去的宿命感。 总之,直到现在,徐横舟对一部电影好坏的判断依然非常简单,就是让他能够在看完这部电影之后,感受到一些什么能够让他有所触动的东西。 《万箭穿心》这部电影就能。 这部电影已经拍摄完成了,他之前还特意去看了最终的样片,发现和记忆中的那部电影相差无几。 但可能是因为他给的投资足够多,原本电影中一些比较粗糙的地方,在这部电影中都消失无踪了。 整体的情节也更加的流畅丝滑。 徐横舟还发现相比较原先的电影,这部电影中有几位演员也进行了变动,相比较原电影的演员来说,更加适合这部电影的角色。 嗯,这钱算是花到位了。 有效花钱,就很值。 相同的质感,甚至这部电影的质感比原电影还要好得多,这让徐横舟对这部电影非常满意,有种强烈的分享欲,想要让更多的人也知道这部电影,看到这部电影。 所以才有了这一次对这位新来的管理人员的交代,算是对他的一个考验,同时也是徐横舟自己内心的一个期望。 徐横舟这边把所有的事情交代清楚了,安安心心地进入了《西游降魔篇》剧组去拍戏去了。 刘亦茜这边也接触了一个新的剧组,算是接下了这部戏,但是却还处在一种挣扎的过程当中。 因为她完全不能够理解这部戏中女主的行为逻辑。 她接的这部戏名字叫做《bj遇上西雅图》,听起来就是一部彻底的文艺片。 刘亦茜就是冲着文艺片去接的这部戏,而且这部戏的导演拍摄的《海洋天堂》刚刚才在电影院上映没多久。 她特意去看了这部电影,完完全全就是文艺片的路子。 讲的是一个自闭症的孩子和父亲之间的故事。 在题材的选取上也非常的文艺且富有人文主义关怀,带着对现实社会的思考。 所以刘亦茜看到《bj遇到西雅图》这个名字,并且阅读了相关的剧本之后,几乎没有太多的犹豫,就同意了和这位导演进行会面。 然后在听过导演对这部电影的设想之后,她更是觉得这部电影非常不错,思考多日之后就选择了接下这部电影。 结果进了剧组之后,她忽然发现自己遇到了一个大坑。 因为她拿到的剧本竟然只是“概念剧本”而已。 倒并不是说这个剧本只是一个概念,什么内容都没有。 这个词的意思指的是说这个剧本只是一个非常非常初步的剧本,导演竟然在她进组的第一天就表示要将剧本大改,然后改完的剧本面目全非,让刘亦茜看着一阵阵发愣。 这什么鬼剧情? 什么鬼剧本? 这什么人物设定啊? 她完全不能够理解女主的行为逻辑啊,这她都不能够理解,这要怎么演啊?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