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但杜慎行看到阿若妹妹整理好的修建路段,以及所需要花费的银两,苦笑着婉拒。 “马老的善心大家都看到了,可那段乡路往西只修二十五里路,还是按照最高乡道规格修建,修路的银子够用了,要不,马老考虑一下别的路段?” 杜慎行干脆将每条路段所需要的银两、它们所处的位置,以及周围环境的总结账册,交到马老的手里。 捐款是大家的心意,当然不能强迫对方捐哪条路,得让他们自由选择。 话虽如此。 但是! 只需要捐个万八千两的,就能够有机会青史留名,再不济也能够以自己的名字命名,从此让无数后人铭记。 就像江南雁所说的,谁愿意屈居人后? 除非那个人是林侯! 可林侯家西边的路银子仅凭三个就筹齐了,还多出了几千两,他们除了羡慕嫉妒恨地瞪一眼许自达,目前能做的,只有抓紧寻求最适合自己的路段。 “这条路离着我祖坟近,我修这条!我捐一万两,谁也别跟我抢!” “老王,捐款这件事不是谁抢在前头就是谁捐得多,这条路离着你家祖坟近,离着我家祖宅还不远呢,我要回报老家的父老乡亲们,我捐一万一千两!” “你黑我是吧?当我出不起这一千两银子?我捐一万两千两!” 此时大家争先恐后加价的场景,让杜慎行不由得想到了当日竞价时热闹的一幕。 依旧是同一个人设局,依旧是同一伙人争相掏钱。 不同的是,他从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 砰砰砰! 杜慎行在两个青年快要撕扯起来之际,用力地拍了拍面前的桌子。 “不要着急,益州的路多得是,既有官道也有乡道,实在不行还有村路,大家是在做善事,要结善缘,大打出手像什么话?” “依本官来看,胡乱加价也不像话,那样的话,岂不是说善意的多少是来银钱来衡量的吗?不如大家想修哪条路,本官带大家前去查看,无法决断的,可以请当地的百姓来做评断。” 此话听上去确实是在劝架,但想捐款的富商,总觉得哪里怪怪的。 不以银钱论善意多少,倒是遏制了他们相互加价的上限,让他们能够少出些钱。 但请当地的百姓来做评断,无异于是优待离着修路路段近的商绅。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