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不过,寻常报修的路,至少能撑个三五年,像头年修次年坏的,全段断毁的,杜慎行也是第一次听说。 所以才在情急之下,他才想着直接动用手里权力,找雒县县令来质问,寻找贪污的证据定罪。 林羽听完杜慎行的分析叹了口气:“其实要是私人修的话,像官道那样的,也就需要四五百两,乡道只用二百两一里。” “私人修?先生的意思是……” 杜慎行终于回过味来了。 林家无论卖什么,都是让人自提。 修通门前的路通到官道上去,已是仁尽义至,替大家节省路费。 去修别人走的路?那简直是在搞慈善。 这种慈善不是不能搞,如果是在旌阳的话,修个南北相通的两条路即可,花费不了多少银子。 可这是在道路四通八达的益州城! 光是修好图上用红墨水标注的断路路段,按照私人来修的话,估算也超过了十万两! “先生与郡丞大人都在场,只要府衙同意让私人修官道,我薄海潮愿意自掏腰包,修建这两条十余里的官道。” “海潮!” 薄家主不太支持这种出头鸟的做法。 薄家不缺钱,但花几大千两银子,修一条人人要走的道路。 他还做不到割自己的肉去喂别人。 “父亲,这笔钱不走公账,我自己出,就当是支持先生了,我跟着车队押镖的时候,在那条路走过,那条路上本来有几家茶铺和客栈供人歇脚,还有许多农户在路边卖吃食,可自从路断了大家改道,听说他们的生活也跟着变了。” 薄海潮自认不是一个多么善良的人。 可他曾在那条路上遇到仇家追杀,走投无路之下,受过一位农夫的一饭之恩。 第(3/3)页